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百科 » 正文

江南第一墓,江南第一墓外星人吗

看: 22次  时间:2022-11-10  分类 : 旅游百科

江南第一墓,江南第一墓外星人吗

在吉水县城的东南隅,赣江与恩江交汇处,一个叫“三碗斋”的地方,10多年前,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现了一座规模宏大、结构奇特的古墓。经专家认定,这是三国东吴时期的一座大型“藻井砖室土墩墓”,距今已有1700多年,考古学家称之为“江南第一墓”。

三国之时的江南,被称为南蛮之地,离中原文明遥遥千里,为什么在吉水这个离王权贵族遥远的地方,却有着如此宏大规模的王族古墓?

大墓的主人是否为当地人传说中的东吴孙权夫人的姐夫——“骑都尉”谭绍?

大墓主室外部

千年古墓今何在

沿着105国道出吉安城区,往北约25公里左右,就到了素有“文章节义之邦,人文渊源之地”之称的吉水县。在宋明两朝,这里曾出现过“一门三进士,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十里九布政,九子十知州”的盛况。仲秋的一个早晨,我们踏上了前去寻访“江南第一墓”的路途,满怀新奇和期待,试图去寻觅大墓中那深藏了一千多个岁月轮回的秘密和玄机。

车行不多远,我们一行就到了大墓所在地。“江南第一墓”坐落于吉水县城105国道旁的县博物馆内。踏着一排长长的台阶,我们走进了博物馆的深处,在工作人员带领下,终于来到了千年古墓旁。眼前的大墓已被新建的楼房围在了中间,四周的走廊则成了人们观赏大墓的最好场所。此时,仲秋的阳光穿过大墓上方的琉璃瓦,静静地洒在这座写满了沧桑与历史厚重的古墓上,仿佛给它镀上了一层金黄的色彩,使其更加地恢宏神秘,气势不凡。这座曾让考古学家们惊叹的“江南第一墓”,整个墓形呈“品”字状,墓室用灰色网钱花纹砖于平地垒砌,大墓由墓门、甬道、前室、左右两个耳室(厢房)、左右两个藻井、后室,以及正方形回廊构成。前室平面呈八边锯齿形,后室平面呈方形,前室与后室有甬道相连,隅卷进式穹窿顶。墓底距封土堆高15米,南北、东西线长各为30米,墓地占地900平方米,封土呈覆漏斗状,为黄色粘土夯实而成。整个墓的外形给人的感觉就如一座欧洲中世纪的城堡。

在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带领下,我们从朝西的墓门进入了大墓的深处。一进入大墓,立刻就有一股冰冷的凉气迎面扑来,给人一种阴森逼人的感觉,不禁心生寒颤。墓内黑漆漆的一团,在微弱的手电光指引下,穿过一条长长甬道,我们来到了墓的前室,再往前走约3米,就到了大墓的主室,主室的顶部呈尖尖的城堡状,两边还有两条通往左右的两个半圆弧状耳室(厢房),比主墓室略低些。主室后面的后室就是墓主的棺椁安放之处,左右还有两个与后室平行的藻井,藻井的尽头则是两个尖尖的小城堡。整个大墓俨如一座封闭式的庄园,其规模彰显出了主人生前显赫的地位,死后还要享受如此非凡的荣华富贵。

沉睡千年一朝见天日

“三碗斋”原本是吉水县城文峰镇南郊一处不显眼的幽静角落,这里杂草丛生,人迹罕至。不知从什么年代起,这里就有一个高大土堆,远看像一座小山,近看上面还有三个突出土包,形状如同人们用于敬神的“斋饭”,因而得名。静静地卧于赣江之畔的土堆,不知经历了多少狼烟烽火的洗礼,看到过多少猎猎旌旗的飘飞,见证了多少王朝的更迭。

岁月如梭,当历史的巨轮跨越无数日月星辰,隆隆地驶向了1991年,并定格在那个绿意盎然的8月时,这里从此注定要成为一个令世人惊叹的地方。横贯中华南北大地的“京九铁路”要穿过“三碗斋”,筑路大军大批的机械开进了这里,轰鸣的机械声惊醒了已沉睡千余年的古墓。

那是一个阳光充足得令人燥热的上午,推土机开到了“三碗斋”面前,眼看就要把这个沉默了千余年的大土堆夷为平地。然而,不久驾驶员就发现,挖进土堆里的机械手遇到了强硬的“抵抗”,无法向里面进一步拓展,而铲出来的黄土里还有很多灰色的布满了网钱花纹状的古砖,随后清理淤土后才看清楚了,一座规模宏大、结构复杂、深埋在地底下的大墓赫然显现在面前。立刻,现场被公安民警紧急封闭,消息很快就逐级上报到了各级文物部门,一座沉睡了千年的古墓终于重见天日。

经过发掘,考古人员在墓中出土了120余件随葬品,有铜、铁、陶、瓷、石质器皿,文物中有极为珍贵的“人物神兽青铜座灯”、造型优美的“青铜雌雄朱雀”、“青铜白虎”,这些在江西均属首次发现。其中的一套“青瓷茶具”,在全国也是目前发现的一套最为完整的茶具,另外还有一些青瓷饭灶、粮仓、厕所,以及青瓷造型的猪、鸭、鹅等日常用品和家禽。尤其让人感到惊奇的是,整个大墓均使用干砌法,砖与砖之间没有使用任何的粘接物。经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实地考察后认定,此墓为“东汉大型藻井砖室土墩墓”,建于三国东吴晚期,距今已1700多年了,目前在江南其他地方还尚未发现过如此规模宏大的墓葬地。

考古专家进一步发现,从现场看,该大墓历代以来就屡遭被盗,墓室被淤泥充塞,骨骸无存,墓内也没有发现有任何金银、玉器之类的物品。大墓里也没有找到墓碑、墓志铭等有关记载墓主身份的资料,估计是在历代盗墓过程中,被盗墓者毁坏或丢失了。千年古墓由此留下了团团迷雾,有待于历史学家、考古工作者去进一步揭开!

古墓主人到底为谁

几年来,据有关学者不断研究考证后推测,大墓的墓主应为三国时东吴的谭绍。这个推断依据何在?

在吉水县城东约6公里处,有一个叫谭埠的村庄,系吉水谭氏开基之地,该村早就有孙权姐夫墓在“三碗斋”的传说。相传谭氏开基后,曾一个叫谭绍的人早年读书中举,外出做宫,官至骑都尉,成了皇亲国戚,后因宫廷权位之争失势,谭绍便携家人回到了故乡定居,死后葬于吉水城郊的张家屋下东侧,共3家,“品”字形排列,封土高8至9米,状似3碗大斋饭,称作“三碗斋”。

据《三国志》吴志卷五《妃嫔传(潘夫人传)》所载:“吴主孙权潘夫人(第六夫人),会稽章句(今浙江余姚)人也。父为吏坐法死。夫人与娣供输织宝(古时对犯人家属的一种惩处办法),权见而异之,召充后官,得幸有娠……遂生孙亮。赤乌十三年(公元250年),亮立为太子,请出嫁夫人之娣,权听旅许之。明年立夫人为皇后……权寻薨。孙亮即位(公元252年),以夫人娣婿谭绍(孙亮呼为娣丈,孙权呼之为娣夫)为骑都尉,授兵……”。谭绍在吴国孙亮为帝时,是皇帝近臣,任“骑都尉”,掌握护卫皇室安全的重大兵权,其官职与出土墓室规模相吻合,墓的营建时间与《吴志》记载的谭绍也不相上下。但由于该墓中没有发现墓志铭及其他记载的资料,墓主到底是否就是孙权的姐夫谭绍,其中的疑问,恐怕还有待考古工作者去作进一步考证了。

吉水博物馆副馆长叶翔告诉记者,当时由于修京九铁路的需要,大墓在原址上整体向西移动了近200米,目前在博物馆内的这座大墓,是后来在文物专家的指导下,对原来大墓的每块砖的位置进行了编号,按“一比一”的比例重修的,整个墓与原貌相差无几,为了更好地保护该大墓,吉水县又在大墓上建起了一座博物馆。叶副馆长说,该墓最大的特点是,形状奇特,整个墓都是用砖干砌垒成的,每块砖之间没有用任何粘接物,很好地使用了物理学的原理。在重建过程中专家也尝试过使用这种方法,但均告失败,所以最后还是用了粘接物。至于古人是怎样不用粘接物就建起了如此一座大规模的墓,到现在仍旧还是一个谜。

<< 上一篇 下一篇 >>

搜索

推荐资源

江南第一墓,江南第一墓外星人吗 
2006-2021 www.yjszp.com 山东信息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