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京骂联盟”的成员,我们越发感到心情沉重:大多是年轻白领和企业金领,最小的只有17岁,应该说具有比较高的知识水平,可惜的是,就是在这些人身上,却出现了不该有的情商缺陷和素养缺失。
年龄上处于反叛、反权威阶段,身心处于成长断乳期,并不是可以随便叫骂的理由。诚如凌力所言,始终认为“京骂”无恶意、算不上恶习、不是给联赛捣乱,才是他们道德认知力中最大的硬伤。而这种模糊的道德感,与其身边的道德环境及教育环境有很大关系。在“京骂”盛行的上世纪90年代中期,正是这帮小青年成长过程中极为重要的语言与行为摹仿期,错过了当时的及时矫治,靠近年才掀起的批判“京骂”运动消除其心理阴影,亦非一蹴而就的事情。“京骂联盟”与“京骂”现象需要用法律手段强制矫正,更需道德力量的救赎、道德环境的屏蔽,让所有的孩子都知道,骂是一个龌龊的字眼,无论什么形式的“京骂”、“国骂”都难容于现代城市文明。
以骂为乐,对于某些孩子来说可能是一种青春期综合征;但在大人而言,则是一种刺耳的成长预警信号,警示大家检讨自身言行,进而优化校园教育及家教环境,尤其是在严格要求孩子之前,更严格地管好自己的嘴,给下一代作出良好的示范与榜样。有知识没文化、有智商缺情商,不能成为年轻一代身上的流行病。从根本上铲除“京骂联盟”存在的社会土壤,是每个市民、每个家长、每个现代文明人共同担负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