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信息革命速度的迅猛、领域的宽广和影响的深刻,以及科技、经济交流与合作的步伐不断加快,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数码鸿沟都将随时随地发生变化,有时甚至是巨大的变化,这就是动态性。在当今发达国家拥有巨大的经济和技术优势的条件下,缩小数码鸿沟,压力和任务都显得异常沉重。从数量上看,尽管近年来中国的电脑产量和普及率都有较快的增长,但由于基础薄弱和人口众多,至今美国的电脑普及率仍比中国高出约50倍。从质量上看,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将从因特网发展为移动因特网, “网随人身手、人在网中游”将很快成为经济、社会生活的现实。而与因特网相联的许多局域网、专用网,也将逐步从通讯网发展为信息网、智能网。这就要求人们必须把握信息革命发展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努力实现技术上和经济上的跨越式发展。
成因分析;权力和财富的差距是造成数码鸿沟的主因。网络社会在其设计和建造之时就将贫困国家排斥在外。同时,数字鸿沟并非孤立现象,它是国际社会多重鸿沟叠加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体现。建立信息社会是一个需要社会财富来铺路的社会工程,国际权力和财富的差距仍是造成数字鸿沟的主因。
另外,西方及其企业推行的知识产权制度也加深了现存的数字鸿沟。知识产权的限制,体现着发达国家企业利益,减少了发展中国家学习技术的机会,让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企业失去竞争力。
存在问题;在当今的信息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从更深的层次看,数码鸿沟是一种新的知识鸿沟。而过去人们谈论较多的是贫富鸿沟或财富鸿沟,即指不同国家、地区或人群在财富占有和生活水平方面的差距。
有关统计表明,当今发达国家1/5最富裕的人口控制着全球GDP的86%,而其网民数占全球网民数的93%;落后国家1/5最贫困的人口只控制着全球GDP的1%,而其网民数则仅占全球网民数的0.2%。从某种意义上看,86:1可视为两者之间的贫富鸿沟或财富鸿沟;而465:1(即93%:0.2%)则可视为两者之间的数码鸿沟或知识鸿沟。这充分表明,在当今世界上,不仅存在着巨大的数码鸿沟和贫富鸿沟,而且数码鸿沟比贫富鸿沟更为严重。这就是新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和经济全球化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严酷现实。
现状调查;2005年2月24日,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表报告说,该机构对165个国家和地区2004年信息和通信技术发展情况的调研显示,全球数码鸿沟依然巨大
这份报告说,发展中国家在信息和通讯技术领域落后于发达国家的程度相当于平均收入落后程度的2倍,其中信息和通讯的基础设施落后程度最高,这导致数码领域的全盘落后。
不过,报告也指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数码差距在缓慢地缩小,这主要是由于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因特网和手机推广方面做得较出色。
解决途径;要消除数字鸿沟,首先要消除国际社会在权力和财富分配上的不公平,促进国际体系向着更为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其次,西方发达国家及其企业要主动改变援助方式,在降低知识产权壁垒方面做出实质性的努力。应当根据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设计出一些适应它们经济水平和社会环境的产权制度。同时向欠发达地区提供低端设备和基本服务,大幅度提高民众的参与度,让信息技术变成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工具。
总之,解决数字鸿沟问题,需要国际社会通过提供物质和技术的条件,帮助受援国人民增加知识、提高技能,进而实现脱离贫困、融入现代社会的目的。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