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谷县威远江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有威远江穿过,江两岸是绿色的森林,靠江边的是莽莽苍苍的热带雨林。1996年投资38万元修建的景区管理所就座落在青山碧水之间,游人可以在此小憩后再向保护区腹地老虎山了望台前进。登上这个建造在海拔1340米高,很像古时用来观察敌情的烽火塔的了望台,举目远眺,顿时感到心旷神怡。
在威远江自然保护区内,你还可以领略到全世界面积最大、保护最完整的龙血树野生群落的风姿。据专家鉴定,该区的龙血树为柬埔寨叶剑龙血树,是活血、化瘀、止血、补血的昂贵药材。这里有山,四季长春,;绿荫如盖,生命不止;这里有水,永不停息;这里有百虫蠕动鱼跃鸟飞,这里有珍禽异兽,追逐嬉戏。
风景这边独好,当你置身于这优美的生态环境中时,就会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因为鸟儿会为你歌唱,花儿会为你吐露芬芳,参天古树会带你直上云端,让你驾白云游览在威远江上,美景会尽收眼底。
芒玉峡谷
景谷县芒玉峡谷芒玉峡谷位于景谷县城西北方向的钟山乡联合村境内,距县城18公里,从县城乘车30分钟左右可到达,是人们观光旅游,拍摄影视作品和风光的好去处。芒玉峡谷以谷深林幽,山势峻峭,景点密布,四季变幻为主要特点。芒玉峡谷属无量山系,其范围有1225公顷,峡谷谷长6公里,白马主峰芒玉大尖山位于峡谷东侧,海拔1492米,峡谷两岸群山含翠,悬崖陡壁上长满了栎木、青松、杂书生花,猿啼鸟鸣,悬泉飞瀑长流不息。
谷底奔涌着万年涧水,游人还可见到河岸两侧及河中石头上无数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石窝石坑,有的状若奔马,有的形式镜台,当然更多的酷似女人的玉门,玉门内蓄着一池春水,将溢未溢,含情脉脉,春波荡漾。芒玉峡谷也因此得名。芒玉者,傣语,女人的生殖器官也。
看了神女晾纱,山势虽陡,但使人感到足下生风,不觉走了200多米,突见一尊石佛兀立在半山坡上,石佛面带微笑,一脸慈祥,他的侧面有两株苍松护佑,取名为“苍松护佛”走进了看,这尊石佛头上的石纹为圆圈状,酷似寺庙里释迦牟尼的头像,信佛的游客到了这里,双手合掌,祈求平安通达。无线风光险峰,过了苍松护佛,就到了山主峰。
迁糥佛寺
景谷县
迁糯佛寺图册
迁糯佛寺位于景谷县永平镇迁糯村大寨社,距县城70公里,永碧公路17公里处,这座佛寺建于乾隆戊戌年(1778)年,复修于清道光七年,(1928年)至今已有270多年的历史,为云南最大的傣族小乘佛教寺院之一,寺庙为大理工匠所建,展现了明末清初的建筑风格,同时结合了傣家的房屋式样,显得古朴、典雅,是难得的古建筑群。被云南省列入重点保护单位。
佛寺占地3960平方米,整个建筑群由山门、戒堂、僧房、伙房等组成。佛寺正门是一座十分精美的重檐牌坊,上面的木雕和透雕,显得粗细生动,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
迁糯佛寺,历经劫难,土匪作乱,蝥贼猖狂,有不信教的人多次想把它付之一炬,但是他们都不能,都说是有佛祖的保佑。传说有一个作恶多端的恶乐飘在附近一带吃人害人,兴风作浪,后来被佛祖收伏,改恶从善,皈依了佛教,他就在这个佛寺住过。
勐卧总佛寺
景谷县
树包塔 塔包树图册
景谷县有两座远近闻名的佛塔,它位于县城南一华里处的大寨勐卧总佛寺前,始建于清顺治元年(1644-1661年)间,至今有360年历史,系勐卧傣族世袭土司刀汉臣所建。左边塔顶上有一株菩提树,树高约25米,枝叶茂盛,树与塔绕得严严实实,树与塔融为一体,巨大的树冠像一把大伞,笼罩在塔顶上,这座塔被当地的傣族群众称之为“梅卧广勐”,意为“树包塔”。
右塔顶上也有一株菩提树,树高约20米。由于树冠小,还生于塔中,根须尚未从塔里伸出,行程塔把树紧紧包住的状况。傣族把它称之为“广勐卧梅”意为“塔包树”。两座塔造型结构相似,均系高基座砂石浮雕佛塔,塔身共有16台,中层为仰复莲座。
塔包树和树包塔,被人们誉为滇西南奇观,中华塔林一绝,是景谷的无价之宝,被列为云南省重点文物。居住在县内的傣家人和版纳、临沧一带的信教群众常到这里丹佛念经,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到这里来观光旅游的人愈来愈多,尤其是泰国、日本、缅甸、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和澳台地区的游客,他们对这神奇的佛塔赞叹不绝,流连忘返,他们在这里顶礼膜拜,祈求平安。
文人墨客写诗道:大鼠裹塔塔藏形,塔心生树树参天。君游勐卧先游此,塔树各绕一百圈。
永平雷光佛迹寺
景谷县雷光佛迹寺光佛迹寺坐落在永平镇芒腊村芒景社北部2公里的莱贯罕山上,海拔1400多米,前面有雪白如练的大叠水岩瀑布,后有郁郁葱葱的参天古树。相传释迦牟尼曾到此传教,在石板上留下第四个巨型脚印,遂成为上座部佛教朝觐圣地。
雷光佛迹寺历史悠久,传这是佛祖安排留守保护仙迹的卫士。这位佛爷即在此开发朝仙圣地,让人们来朝拜,瞻仰佛祖仙迹。以后便形成了一年一次的“朝仙节”。
雷光佛迹寺是景谷自然和人文景观有机结合的一处胜境,1988年11月16日被列为县级文明保护单位。永平雷光佛迹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比较丰富,既有历史传说,又有佛寺古建筑群。其特点是:四面青山碧绿,水丰气爽,四个大佛脚印显目,佛寺富丽堂皇,是傣族朝仙圣地,且地势高并开阔,这些特点概括了此地丰富的文化内涵。
芒朵佛迹园
景谷县芒朵佛迹园
芒朵佛迹园景区是一个集民族宗教文化,傣族民俗文化,园林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旅游景区。景区位于威远江下游云景林纸厂对面,南面右下是芒哈,北面距县城10公里,仙迹所在地是公榔村芒朵社,占地1665亩,东至威远江西岸,南至那木河,西、北与钟碧公路相连。
威远江和那木河把景区围绕成半岛形状。景内庙宇庄重肃穆,近千年的17棵菩提树,形成了蔚为壮观的古菩提树群,另有老芒果树群、黑心树群、竹林群,赤日炎炎的盛夏,步入其中顿时生凉,傣族寨子芒洪笼罩在树林竹海之中,仿佛仙境。
土特产;景谷县大白茶生饼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的松香产量居全省第一。特产象牙芒果、秧塔白茶、大香糯,被誉为“芒果之乡”。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下属的碧安乡特产“碧安大山茶”。
地震灾害;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发生6.6级地震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发生6.6级地震
2014年10月7日21时49分,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发生6.6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23.4度、东经100.5度,震源深度5.0公里。经初步判定,此次地震为重大地震灾害,中国地震局决定启动Ⅱ级应急响应。昆明等地震感强烈,昆明市民明显感觉到震感,一些灯摇晃。
截至2014年10月8日4时,据普洱市民政局和临沧市民政局报告,地震造成两地共1人死亡,324人受伤,部分房屋倒损。具体情况正在进一步统计中。[2]
地震发生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高度重视,立即作出重要批示,要求迅速核实灾情,全力以赴组织抢险救援和伤员救治。[3]
地震发生后,十四集团军立即启动救灾预导,已出动1250名官兵紧急赶赴灾区。[4]
截至8日19时,抗震救灾部队经过昼夜奋战,共搭建帐篷710顶,搜排危房1114户,巡诊救治群众451人次,搬运物资220吨,疏散转移群众3160人。[5]
云南省景谷县地震灾区消息,该地区2014年12月6日凌晨发生5.8级地震,造成7人受伤;6日傍晚再次发生5.9级地震,又造成1人死亡、8人受伤。云南省启动抗震救灾三级响应。据景谷县政府初步统计,截至6日20时,景谷全县10个乡(镇)、137个村(居)委会、1955个村(居)小组30.9万人不同程度受灾。
永平、益智等乡(镇)部分村民小组民房墙体倒塌;全县交通、农田水利、电力等不同程度受损;国道、省道及县乡公路等重点交通道路出现陡坡滚石、路基塌方、桥梁受损,部分村组道路损毁较为严重。地震灾区交通、通信、供电、供水等基本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