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主要经口和经皮肤进入体内,在体内分布、代谢的速度均很快,吸收后主要分布在血液、肝脏、肾脏和脂纺组织。一部分在肝内水解、氧化和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而解毒;一部分以原形或代谢物形式迅速由肾脏排出,24 h转化率为70%~90%,随尿和粪便排出。
中毒机理:本品主体构形与乙酰胆碱相似,药物进入人体后,与胆碱酯酶活性中心丝氨酸的羟基结合,形成氨基甲酰化胆碱酯酶,从而使胆碱酯酶失去活性,而导致乙酰胆碱的大量积聚,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对胆碱酯酶的作用有其自身的特点:不需要活化,即可直接与胆碱酯酶结合,而且对神经突触和红细胞的真性胆碱酯酶的亲和力远比血浆假性胆碱酯酶强;它以整个分子与胆碱酯酶结合所形成的复合体是一种疏松的络合物,并非真正的化学结合,而作为络合物的氨基甲酰化胆碱酯酶是可逆的,可快速水解,恢复为有活性的胆碱酯酶,一般24 h即可自动恢复,不存在“老化”的问题;肟类复能剂通常不能促使被抑制的酶复能,反而会防碍氨基甲酸酯化胆碱酯酶的复能。因此,本类农药的急性中毒不使用肟类复能剂。
呋喃丹属高毒农药。对环境生物毒性也很高,在各种环境生物中,呋喃丹对鸟类的危害性最大,一只小鸟只要觅食一粒呋喃丹足以致命。受呋喃中毒致死的小鸟或其它昆虫,被猛禽类、小型兽类或爬行类动物觅食后,可引起二次中毒而致死。在美国曾发现30余起猛禽(鹰、隼、秃鹫)遭呋喃丹二次中毒事故。
呋喃丹的另一个环境行为特点是它在土壤中的残留期较长(降解半衰期为1~2个月)、在土壤中的移动性能较大(水溶解度为700mg/L),在降水量大、地下水位浅的砂土地区易引起对地下水的污染,为此美国对呋喃丹使用作了一些地区性限制。
应急医疗
诊断要点
(1)具有胆碱能神经过度兴奋的一系列表现。
(2)起病急,生产性中毒一般在接触本品后2~4 h发病,快则半小时;而口服中毒发病更快,多在10~30 min出现症状。
(3)恢复快,脱离作业并及时处理后,一般在数小时内恢复正常。
(4)中毒后不发生迟发性周围神经病。
(5)眼部受污染有局部刺痛、结膜明显充血、瞳孔缩小等。
(6)全血胆碱酯酶活性降低。
(7)尿中3-羟基呋喃丹测定可作为接触指标。
处理原则
(1)迅速脱离现场,彻底清除毒物。皮肤污染者,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用肥皂水反复清洗。口服中毒者应迅速催吐,反复彻底洗胃。洗胃液用清水或2%~5%碳酸氢钠溶液。
(2)解毒剂用阿托品或氢溴酸东莨菪碱,用法及剂量参见本节概述;肟类复能剂无效。如系本品与有机磷农药混合中毒,可先用阿托品,根据病情需要,在中毒一段时间后,可酌情适量应用肟类复能剂。
(3)对症与支持疗法。
预防措施
加强安全生产教育,注意生产、搬运及使用过程的规范操作,加强个人防护;禁止农药与食物等混放,严防误食。